>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食品工业30年翻百倍 食品安全问题人人有责
食品安全是谁的责任?正在北京出席“2012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的多位中外专家今天(19日)下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所有的相关方都应该承担起他们的责任。 19日下午,中国科协举办第十三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邀请中外食品安全界的专家、学者,围绕食品安全等话题与媒体记者交流。 专家们同时表示,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全世界范围内都要合作起来,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保证全球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不可能零风险 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全球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任筑山对记者说,政府机构和食品工业界肯定是有极大的责任。但是,学术界跟媒体界也有特殊和重大的责任。顾客也应该对食品安全有充分的了解,同样不能推卸自己对食品安全的责任。 “从政府部门来说,尤其卫生部,近年来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食品安全日益指向源头的情况下,农业部现在也开始对食品安全有相当的关注。”任筑山说,中国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更证明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保障人民食品安全的决心。食品工业界,尤其是比较大的龙头企业也都开始增强食品安全的措施。 “中国在监管方面的进步是惊人的,跟别人比可以说是惊人的,已经相当不错。但我也毫不客气地说,与美国相比,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还有一段距离。”任筑山说。 据中国农业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松介绍,1978年,中国的食品工业总产值全年只有473亿人民币,到2010年中国的食品工业已经突破了6万亿总产值,2011年达到了7.8万亿,30年翻了100多倍。 “在这样一个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既代表着整个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符合我们改革开放30年公众的巨大需求,同时一定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我认为,食品安全不可能零风险。”胡小松说。 而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可以完全避免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Peter Ben Embarek说,“我们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安全,在任何国家食品风险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们必须接受这种风险,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也可以预测未来的风险。” 他说,很多食品安全的事件并不是由自然造成的,或者是偶然造成的,而是人为故意掺假造成的,这和教育和公共宣传有关。 “这些年,政府加大了对非法添加物、瘦肉精等问题的监管,从科学家的角度看,这是长足的进步,而消费者的感知是食品安全问题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对记者表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消费者要求零风险,维权意识提高;政府也加强了监管,有很多问题应该说是政府主动发现的。 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出来的,更不是检测出来的。”陈君石说。 在回答记者有关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时,Peter Ben Embarek表示,“如果看一看其他国家的情况,跟中国非常类似。” 他说,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从德国到美国,然后再到中国,无一能幸免。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国际方面的问题,它能够影响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所有的人,不管你是生活在比较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都是一样的。 “食品问题也是国际贸易当中的一个关键问题。”Peter Ben Embarek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食用的加工产品,涉及到的生产商可能在世界各地。一个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会涉及到加工产品里面所有的相关成份,所以情况非常复杂,因此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说,“我不会涉及到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人类必须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Peter Ben Embarek认为,世界各国要合作起来,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保证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能单独作战了,应该建立起全球的食品安全体系。”他说。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席Geoffrey Campbell-Platt对此表示,“在美国,FDA和农业部是控制和指导食品安全的。我来自欧洲,欧洲食品安全机构有27个成员国,每个成员国都有不同的系统,但是我们赞同建立一个共同的机构,其主要责任就是进行科学的风险分析和评估,这个机构可以召集专家来给政府官员提供建议,同时给大众提供一些资讯。” 陈君石透露,我国已着手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体系,监测范围已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仅去年就取得了80万个数据,发现了很多问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告诉记者,工信部、农业部等部门都在建立食品溯源系统,并推动企业建立自己的食品溯源系统。中国的这些努力也是对全球食品安全的贡献 |
Copyright © 200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成都立都焊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6-028-83595212 13438023681 传真:86-028-83595212 Email:969312056@qq.com 公司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建设路2号 技术支持:觅石互动 蜀ICP备2023021797号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32582 |